}

【行业动态】“医改年”政策频变下,医药企业如何联动玩转健康市场?

2016-09-26 admin
“虽然医药产业被誉为永远的朝阳行业,但在政策变更、经济下行、增速放缓等客观环境下,医药领域上下游企业如今不得不思考转型、升级的问题了!”近日,在由青岛黄海制药举办的《重点战略客户高峰论坛暨连锁慢病管理研讨会》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方所”)副所长陶剑虹对行业发出如此呼吁。

其实,自踏入“十三五”以来,升级、转型、再定位就已经成为上下游企业的共同热门话题,包括日前在长沙举办的“2016中国药店管理峰会”上,这个话题也被行业反复讨论。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仍有部分企业选择原地踏足,在他们看来,转型创新固然重要,但保障企业的收益与压缩运营风险更决定生死存亡,因此在没有清晰盈利模式前,与其冒险不如沉默。
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有哪些因素已经预示着行业到达转型的临界点?在转型过程中又有哪些问题不容忽视?

政策趋势不容误判

据南方所数据显示,无论从中国医药工业运行情况还是从中国医药流通数据维度分析,与“十一五”、“十二五”所收获成绩相比,“十三五”期间,中国医药行业结构转型、产值增速将明显放缓,行业利润增速也将持续下行。
“工业方面,预计2016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将突破3万亿元,增长约为11亿,低于‘十一五’23.3%、‘十二五’12.8%的复合年增长率;而医药流通领域中的药品零售市场上,其增长率更是再次跌破10%,只有9.8%。” 对于当前的行业形势,陶剑虹发出如此预判。
据陶剑虹分析,中国医药行业之所要会出现缓速增长的局面,除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外,监管政策环境的变化也是主要因素之一,毕竟中国医药行业长期是一个特殊的“政策”市场,任何政策的发布都将改变市场格局,决定企业生死。
在众多政策中,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的密集发布、两票制的执行与推广、“药占比”的持续推进、医药分开与处方外配趋势的愈加明显、常态化严格化的飞行检查、GSP的修改这六大政策变化,将严重影响着医药行业的发展与格局。“以‘药占比’为例,虽然其没有直达零售终端市场,但由于它限制了医疗机构的药品销售行为,最终肯定波及零售药店,为行业带来更多机遇与挑战。” 陶剑虹解释道,“由此可见,以上政策即便目前与药品零售企业关联不大,但其直接影响整个市场与格局,未来肯定将直接反映到零售终端中来。” 
因此,陶剑虹认为医药政策的调整与改变其实是一套组合拳,其并非简单作用于某一领域,而是要通过一系列的调整与转变,打通整个医药行业的上下游环节,打破原有的封闭的状态,从而使医药行业成为一个各环节链接、流通、经营规范,且集中度较高,便于管理的市场。正是在这大环境中,药品经营企业负责人必须改变以往思维,除继续低头拉车保障企业的收益外,还需学会抬头看路,看准政策趋势与风向,以联合打造闭环生态圈的形式看待市场,把握时机及时转型,避免走入发展的死胡同。
青岛黄海制药总经理赵松国对此表示完全同意,他认为在2016年是行业重磅政策频出的一年,这些政策正是落实过去几年国家医改方针的具体措施,企业必须根据政策的变化,适时调整经营战略、思路与策略,并注重研发过程的管理,加强经营过程的规范,推进上下游资源的整合,才能使企业在未来的医药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消费者需求不能忽视

除研判政策环境外,考虑到零售技术、消费习惯、健康需求等因素的变化,转变上下游企业的运营思维,更多地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有品质且高性价比的服务,也成为医药企业转型的方向。
赵松国总经理向记者表示,政策的变化只是企业改变运营思路的外力,要在转型的过程中获得消费者的真正认可,从而孕育扎实厚重的土壤,关键还是要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提供更多健康服务,决战真正的客户资源。“这才是关键!”赵总强调道,“因此在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能否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注重资源的开发与延伸,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健康续期为终极目标,精心制造高品质的药品,将决定每一个上游生产企业未来的生死存亡。”
作为传统处方药制造企业,青岛黄海制药的核心品种“伲福达”在厂家竞争中遥遥领先,为了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抢占“服务”高地,其在今年年初更是成立OTC团队,寻求与零售终端寻找创新的合作形式。
黄海制药副总经理刘亚娟表示,黄海制药过往在医疗领域中拥有的丰富临床与学术推广经验,其产品与专业服务能力受到医疗市场的广泛认可,如今随着零售市场的崛起,黄海制药期待通过与零售药店战略合作,为合作伙伴与消费者提供更为专业,更为系统的药学服务,一方面提高合作伙伴的专业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亦满足消费者健康需求。“消费者的健康需求无限大,未来将必然是连锁药店的蓝海市场,然而如何开发,如何满足这部分市场,需要上下游厂家携手共同研究。”刘总如此说道。正是基于此种想法,黄海制药成立OTC团队,通过其专业的服务与市场推广能力,与零售药店寻求跟多合作,以更好服务消费者。


上下联动做大蛋糕

其实自2015年起,为了更好地服务消费者,满足其不断延伸的健康需求,众多零售企业已经在探索零售门店的服务形式,包括国大药房、湖南老百姓大药房、广东大参林等众多品牌连锁企业,更是试水慢病管理项目。但直到目前,即便部分连锁已经取得一些成绩,但行业依然没有在慢病管理上获得公认的成功案例。
甘肃惠仁堂总经理仲耐红就认为,之所有这种情况的出现,厂家投入资源与品种的不足是一方面,而连锁药店自身专业服务技能的有待提升也是关键因素。“虽然行业已经做出了众多努力,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专业能力提升上,无论是企业还是店员,行业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仲耐红说道。
在这双重不足的背景下,处方药制造厂家对零售企业的资源投入则刚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连锁药店的发力需求。青岛黄海制药OTC事业部总经理徐大海指出,面对处方外流趋势不可逆转、处方药销售OTC化、患者逐步形成小病去药店大病去医院、OTC市场不断扩大、健康需求日益增加等种种有利因素,零售终端未来将迎来无限机遇、为了迎接这些机遇,上游企业需与零售终端携手合作,一方面为零售药店提供更多的指导与培训,帮助零售企业短时间内提升连锁的专业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处方药制造企业的学术与市场推广能力,亦能很好地让消费者认识疾病与自身健康需求,引导消费者到零售药店购买产品,带动门店客流,为门店产品动销的带来推动力。
 “在满足以上基础后,零售药店要做的,则是自身专业力的提升,在门店推动产品的销售,而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亦会为合作伙伴带来更多专业培训,以这次高峰论坛为例,我们就邀请了行业的专业人士李子浩老师,为参会连锁嘉宾分享《连锁慢病管理如何系统化运作》的主题报告。” 徐总介绍道。
针对连锁药店的慢病管理困惑,李子浩老师专门从药学服务、品类管理、健康解决方案等不同纬度,解答连锁药店在慢病管理上的众多问题,为参会嘉宾提供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案。“连锁药店系统的慢病管理方式不是一朝一夕或单一企业就能完成的,其涉及众多品种与多种解决方案,这些都需要更多的上游制药工业尤其是品牌处方药生产厂家的参与,为连锁提供更多的智慧支持,才能搭建真正完善的慢病管理系统。”李子浩如此说道,“因此,要建立系统的慢病体系真正服务好消费者,行业还需更多的联动,共同探索实践,才有可能做大这个蛋糕,找到行业真正的出路。”